|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10-5 21:47:42
|
只看该作者
93年的日本音樂概論
在93年世界政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新總統克林頓上台、日本自民黨
倒台,繼任的細川護熙執上這個爛攤子。樂界方面,作曲家服部隆一及歌手藤山一
郎相繼去世;香港樂團beyond主音黃家駒在番組錄影時,發生意外而死亡的事件,
更震動台港樂迷的心靈。93年的確是多事之秋。
相對來說流行樂界是平靜得多。CHAGE & ASKA和B’z 繼續爭奪王者之位,但
戰場已移至單曲榜上,DREAMS COME TRUE,松任谷由實等仍以巨星的身分出現。
然而較為特別的是,一間身兼製作及發行的唱片公司 ─ BMF異軍突起,旗下歌手不
僅能與上述樂團爭一日之長短,甚至是霸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他們旗下的歌手如B’z,
ZARD, T-BOLAN, WANDS, DEEN,大黑摩季,TUBE等在93年無不大紅大紫,93年2
月22日的Oricon單曲榜由T-BOLAN的「 氣持」奪得冠軍開始
,直至7月19日為止(冠軍單曲是WANDS的「戀乙女」),合共21週都由BMF
的歌手取得冠軍(其間只隔著CHAGE&ASKA的「Yah Yah Yah」、年間專輯,總銷量冠
軍亦為BMF陣內的內關,ZARD雨勝WANDS,年間單曲榜Top 10 有6首為BMF的歌手...威
水史可說是數之不盡。由於本連載的第20章巳詳細地敘述他們當紅的原因,故這裡
不再重覆。但特別要再度提及的是,BMF的策略問題。BMF所用的策略,是不斷地「
疲勞轟炸」樂迷,當他們的人氣度極高時,便加大推出唱片的密度,而BMF旗下所有
的歌手的風格亦相若,那麼便可以在短期內將樂迷「洗腦」,從而將銷售數字提。這
個策略後起的producer大都樂於採用,其中小室哲及更是其俵俵者。所以說,
BMF的出現,實是促使了小室哲哉的成功;而所用的“監製策略”,甚至比小
室的來得更徹底。就這樣,九十年代的日本主流音樂大抵上巳經可以連成一線。
然而,BMF在九三年間所抓起的,是波瀾、是漣漪,抑或只是曇花一現,那就必
須由各位的理智去定奪了。
若要舉出93年重要的樂曲,本人會數the Boom的「島唄」和ZARD的「負
」。「負」可以略說,因為這首歌重要的地方是使全日本掀起“BMF軍團
”的浪潮,本人在多篇連載皆有提及。「島唄」的主唱樂團the Boom以前名不經傳
(或許諸位對之亦印象模糊,但若有看過「二千年之戀」的話,應會記得那古板的刑
警,那便是the Boom的主音宮澤和史),而「島唄」未single化之前,專輯『思春期』
亦有收錄「島唄」,但『思春期』的銷售成績並不理想的,可見「島唄」在93年7
月單曲化而大紅,是突然掀起的熱潮。「島唄」大hit的主要原因實不可考,但
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帶動在九十年代中後期的沖繩熱。「島唄」之所以與沖繩扯上關係
,全因為「島唄」除了原裝的版本外,更推出了沖繩語的vision;而編曲亦用上sanshin
這個沖繩的樂器。這首歌推出以後大受歡迎,兩個版本加起來約賣出了150萬張。
「島唄」連帶起一隊全沖繩人,玩的也是沖繩音樂的女子組合——的崛起(可
惜現在巳解散);沖繩的旅遊事業也興起來。由於旅遊事業的興旺,星探才開始從沖
繩發掘新人,造就了一班沖繩歌手加安室奈美惠,SPEED,Kiroro等的出現。
現在香港流行的Rave Party(港報章譯之為「狂野派對」)大約在十年前於英國首
先發起,大約在93年間傳入日本。由於民族主義的作崇,故Rave Party裡也要有日文
的歌曲播放。於是一些創作電子音樂的創作者就乘時崛起,小室哲哉時勢造英雄,推
出了新組合trf(tetsuya rave factory之略)。trf大紅之後,小室哉就開始了作監製的生
涯。
另外,93年亦展現了歌手們愛心的一面。北海道旁的奧尻島發生大地震,歌年
們如渡邊美里,小田和正等響應賑災活動而出席演唱;93年愛滋病蔓延的情況嚴重
,桑田佳祐一呼百應,眾歌手在12月1日世界對抗愛滋日,於全國多處地方舉行演
唱會籌款。那些演唱會盡顯了歌手熱心社會公益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