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归根到底的模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4 23: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了前两天论坛上的一场纷争,想起ASKA写的这篇短文。在two-five写真集第3册上,有很多ASKA所写的杂记,一些杂想感触、甚至哲学思想……其中就有这样的一篇——究極のアナログ
这里的"アナログ"(analog)--模拟,是和“数字”(digital)相对的概念,就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一样。

---------------------------------------------------------------------------
归根到底的模拟

  CD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说因为手机的普及和通过个人电脑的数字化拷贝,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消费者心中,音乐这样东西本身地位的下降,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为了音乐而花钱真是件傻事”,因为这种想法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了。
  以前,听着喜欢的歌手的乐曲,因为拥有那张专辑而感到喜悦。即使是我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这种喜悦的重点却变成了一种“狩猎感”。无论怎样都要弄到手,这样一种“狩猎”的感觉。从ipod开始,各种各样的硬盘级播放器大量上市,最多可以收录、保存一万首歌也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这样就越来越想要不断的积累大量的音乐。就好像是只属于自己的音乐资料馆。这样一来,好好欣赏音乐的感觉消失了,积累着的这些东西,可以在喜欢的时候随意的取出来,方便的播放,成了这样的感觉。对于这样随意的东西,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想花钱去买了。就有了“只要拷贝不就好了吗”,“传送到电脑里吧”这样的想法。音乐所拥有的地位完全的下降了。
  但是,也有从这样的现象之中所产生的光亮。即使在自己的资料室中收藏了巨大数量的音乐,自己所喜欢的歌手、所喜欢的乐曲、各人不同的喜好,和过去一样仍然会反复的去听。在这样的过程中,想要现场看到、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手的乐曲,应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吧。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
  在演唱会现场观赏乐曲所具有的价值,也许只有在现在才能够被人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人所做的行为,是只有那个人才有的,想要真正的体验到就只有寻求LIVE。共同拥有同样的时间带,共同参加那样的一个瞬间。交换各自的能量,观众从歌手那里获得力量,歌手看着观众的脸而感到幸福。这种喜悦和幸福的交换,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感受到啊。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模拟的。而LIVE是把很多很多这样的接触聚集在一起的,归根到底的模拟的场所。“归根到底的模拟”……我所认识的人常常都用这样的词。但是,这正是使得音乐的根本得以成立的重要手段,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希望着。
  “只有能够开演唱会的歌手才能够生存到最后”
  我们为了能够被人们这样评价而努力着。

[以下是写真集编者的话]
  “CD销量下降的时代”仍然继续着。唱片公司因为不景气而苟延残喘,音乐界失去了梦想,这现象已经由来已久了。由于音乐的数字化,经过拷贝音质也不会劣化,这是一个即使不买CD,也可以享受到和CD接近音质的音乐的时代。据说这是音乐界不景气的最大原因。为了追求最佳音质而推广和开发音乐数字化的结果就是,非法拷贝横行;而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发展,更是把音乐业界逼上了绝境。为了防止非法拷贝,而开发了前面所提到的CCCD(Copy Control CD),但是根本的解决方法仍然没有出现。
  这2~3年有这样一种倾向,把活动的重心转向演唱会的歌手增加了。演唱会会场的预约状况,就是一个证明。稍早一些的时候,各地区的主要会场在半年前基本上都可以订下来,现在常常都不行了。1年以前甚至更早,人气的会场就已经订完,预期观众最多的周六和周日一转眼就全预订完了。这种现象,据说就是因为无论是前辈还是新人,由于重新认识到演唱会的价值而积极的展开巡回演唱。
---------------------------------------------------------------------------


翻译出这篇来,无意再要同某些人辩论些什么。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CA这几年以LIVE为活动重点的初衷。应该说,音乐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下降,多少会让视音乐为生命的他们感到一些失落吧。而是否购买正版CD,不光是你和我,我们这些中国大陆歌迷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音乐界都面临着的课题。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对音乐也怀着ASKA所说的那种“狩猎感”呢?不可否认,我想我是的。但是对于CA,我起码还是希望用我一点点的力量,来表达对他们音乐的尊重。
2
发表于 2005-1-5 02:05:01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我真的很同意THUNDER的说法。
我从初中开始喜欢CA,到现在的自己依然还是一个穷学生,但是从我喜欢CA的那一天起,对于CA每次发行新单曲或是专辑我都很努力地在发行日之前存够钱去买正版,就是希望能用自己小小的一点点的力量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音乐的尊重,对他们的劳动的尊重。不可否认,我会在网上去COPY MP3,但是在DOWN MP3后我还是不会忘记去买正版。虽然我只会对CA才会去买正版,因为我只爱CA,也因为我是爱CA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去尊重他们!
3
发表于 2005-1-5 02:20:50 |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嘛,有CD才算是真正拥有了。虽然说MP3和CD都是数字产品,不过CD毕竟是实物。
4
发表于 2005-1-5 08:31:3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狂点头中。。。。。。。)
5
发表于 2005-1-5 09:34:58 | 只看该作者
“狩猎感”,还真一针见血。不得不坦白,确有那样的感觉。可CD的真实感和成就感就像握着CA的心血,一点一点流进自己的心里去。。。。
6
发表于 2005-1-5 11:20:17 | 只看该作者
狂吻!!!!!!!!!!!!!!!!!!!!
7
发表于 2005-1-6 16:30:18 | 只看该作者
在现代科技越来越溶入生活的今天
我们用技术手段轻松随意的获取到很多东西
然而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
“音乐界失去了梦想”~~我们也同样失去了音乐与梦想

谢谢thunder翻译的这段文字
8
发表于 2005-1-6 17:04:17 | 只看该作者
正版的很少呀,大城市还好,象我们这小地儿,我只有他们的盒带,现在连他们在干甚磨都不知到了
9
发表于 2005-1-6 17:16:46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唱片公司能够在专辑里都做成歌本(不要像《爱的记号》等就一张纸),并且写真越多越好,歌本最好用像《NOT AT ALL》一样的塑封,便于保存,不易破损。那样唱片销量一定会高的。因为,这些都是盗版CD和电脑文件的数字化拷贝所做不到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6 18:14:13 | 只看该作者
joki, 不知你见过多少日版的CD?日本人在CD的包装上可以说是花尽了心思,可是仍然不能阻止唱片销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归根到底是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不是“包装”、“写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啊,这才是ASKA想要表达的意思啊。。。

另外TO madai
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地域的限制其实更多的只是一个借口吧。想了解他们在干什么,只要上我的网站就能了解,如果懂日文的话,资源更多;当地没有卖CD,通过网络也可以购买,交易区有置顶贴。其实很多事情只是自己不去做而已,却习惯性的用一些客观条件来做借口。。。可能人都是有这样的惰性吧。
11
发表于 2005-1-6 19:22:38 | 只看该作者
thunder:你说的对。这个我深有体会。我见过日版的CD也不少了。举个例子吧,96,97年的小室哲哉的GLOBE乐队的几张百万畅销大碟,“包装”都不豪华,连纸套都没有。歌本也没有,换成好长的折纸,“写真”更没两张。但卖得都很好,也就是你说“的归根到底是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不是“包装”、“写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啊”。的确现在,在日本能够上百万销量,相比以前已经变的非常困难了。这是从总体上看的,但除了宇多田等国宝级歌手例外。

访问触屏版 | CHAGEandASKA.com

GMT+8, 2025-5-9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