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太太传给我ASKA的消息,她比我更关心此时此刻的飞鸟。难道2014年注定是多事之秋的年代吗?如果报道属实(仅仅是安慰自己),不过日本的媒体工作态度肯定要比国内的职业操守要高吧,如此说来再返回去年的某日本杂报道的ASKA携带毒品的报道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了。男神的形象顷刻间坍塌,现在的心情脑海里迸出的是廃墟の鳩这首歌,站在空荡荡的废墟上看到有生命迹象的存在便是希望的所在,给人以安慰。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还是喜欢ASKA和他的音乐,只是此时此刻的ASKA更真实。想起宋丹丹的一句台词,没有绯闻的名人那不算是名人。
估计ASKA也有意识到当时的处境,所以就有了FACES作为巡回演唱会的主题。依稀记得FACES的写真集卷首语中这样描述“ASKA说,有时突然抬起头会在镜子中看到一个陌生的自己,那是一个完全没有经过预设的自己的另一面”,为何照镜子这种习以平常的举动,会突然的关注起来,而且会抬起头的时候,那就说明之前是低着头的,在镜子面前低着头那就除了喝醉酒在吐以外,便是在洗脸。我的臆测是吸食药物后产生的兴奋或者幻觉,会不自主的走到盥洗室里洗把脸迫使自己清醒一下或者整理一下仪容,恍惚之后的意识回归,便会留意镜子里的自己,也就会随着清醒的时候想起刚才的举动,那个没有预设的自己想想有点后怕。或者再回到之前的WALK和更之前的my game is ASKA,从吸毒的不断深入,自觉和自己开了个玩笑而已,随着年龄的增加创作欲望大不如前,工作比预想的效率低下,没有之前的新歌的发片速度,转而影响到了生活,开始逐渐迷失。开始在lost中walk后,发现了一个不同的自己,自己否定自己也就肯定了FACES,想要传达的是居然还有一个这样的我。从开始找小三了,说明对目前的家庭生活的渐行渐远,不管是何种理由,人是无法分身有术,外面的时间多了,自然家里的时间就少了。日本人往往是对于事业的追求高于对家庭的担当,事业的不成功便是认为是对社会的拖累,所以日本人工作压力巨大,一方面要保持成功的节奏,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两者都要兼顾。
ASKA成功过这个是NO doubt,从80年代的民谣区分过渡到90年代以SAY YES为里程碑的正式进入POPS,通过与英国的音乐人合作不断的尝试突破曲风,达到了音乐的制高点的90年代末,由于网路的飞速发展MP3开始盛行的千禧年,如果再以卖CD为主业的话那便会输得很惨。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想法,采纳了大久保的建议,有意识的控制发片速度,转而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巡回演出来突破音乐产业的困局。从00-10年这10年间,ASKA一方面展开巡回演出的同时,从之前的black eyes乐队的成员更替,建立了eld street boys乐队逐渐从pops转入ROCK的曲风,ASKA的创新精神的延续保证了巡回演唱的不断翻新记录,也保证了歌迷队伍的加强壮大。但任何事情都有高低潮,由于和chage的分分合合乃至不断尝试各种多样性的曲风后进入相对狭窄的的音乐发展空间,是ASKA步入低潮的开始。性格往往造就命运,ASKA不服输的意识,便增加了空前的压力。为何开始日本以外国度的巡演,应该是ASKA释放压力的方法,基于90年代台湾香港和上海的海外巡演获得超过预期的火爆度,对于再次巩固海外市场ASKA团队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也就有了上海、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以及韩国的海外征程。过度的消费自己的热情和体能,还是迎来了事业的低潮期或者说转型期,由于创作的需要或者是被朋友的蛊惑,ASKA接触了觉醒剂,之后发生的我就不再评诉,因为以上部分难免有主观臆测的言语成分,只是想要表达的是即便ASKA如同报道中的那样,那也没有什么多少意外。不管他私生活如何,就喜欢纯粹的ASKA,一个更真实的ASKA。
希望我的碎碎念,如果能起到抛砖的效果,也就有意义了,只是抛出的砖别砸到自己,或者不要砸到花花草草那就好,等待引玉的出现。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kagikko 于 2014-5-19 16:11 编辑 ] |
|